司法考试被称为“中国第一大考”,考倒不少人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佼佼者。司法考试不管多难,其本质上也就是一场考试而已。既然是考试,对考生的要求就是选对答案就行,根本不需要考察你知道为什么选对。因此在复习中,就要重点围绕怎么答对选题来复习,而不是要探讨莫衷一是的法学理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考试,所以,一切为应试服务!
一、资料
无数人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人三大本一眼没看就通过了考试(我就是这样),也有很多人精研了三大本很多年也没有通过。我们来做个数学题:三大本365万字,科学家说我们人眼大概每秒能看24个字,但有效率的学习每秒不超过0.8个字,假设我们每秒有效率的学习1个字,三大本看完一遍要1013小时!每天看10个小时,也要101天才能看完一遍!三大本确实权威,但各位考友想一年就通过,就要有个清醒的认识,三大本只能用来当字典,在复习中必须放弃(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部分要看)。
二、名师课件
由于书面文字的局限性,再好的教材也无法替代老师的授课,譬如讲课的抑扬顿挫、谈笑风生。如果都自己抱本书读,就可以领悟法律真谛,世界高校的法学院早就可以取消了,司法考试培训学校早就倒闭了。首先,老师的讲课,可以使考生把考点与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的链接。其次,听课可以充分调动考生的听觉器官,加强记忆理解。第三,可以调节学习方式,在读书疲倦的情况下,缓解视觉疲劳进行重点听课,来用听觉进行学习,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感觉。第四,认真听课确实比自己复习要有效率的多。还能把坐车、上班、上厕所等时间都利用起来。作为听课的受益者,我强烈建议大家听一下独角兽司考网校
全程班的课程,老师分析深入浅出,紧密结合真题,密切关注命题人思路和司考发展趋势,效果没的说。
三、真题
真题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真题太重要了,你甚至可以不看书,只研究历年真题,就能通过这考试。因此真题一定要做5遍以上。做真题时不要先看答案,知道了答案再做,就没有做题的乐趣了。先把答案盖上,根据自己对法律知识和教材的理解进行解答,如果自己一点也不懂题目,那也要猜上一猜,然后就看对了没有?然后,再看哪里正确?哪里错误?接着要分析自己做题思路是否正确?做错的是知识储备不够?还是技巧性做题错误?
对自己做错的真题,要认真研究真题详解,并进行相关考点归纳。对自己做错的或认为有价值的考题,进行做着重标记,以便日后复习时重点学习。
对真题复习中,不理解或者不太懂的考点,一定要特别重视。首先要查找,真题的答案解析,接着查找“三大本”相关知识,再接着查看法条。解决问题后,对该知识点进行重点标注,方便以后查询和复习。在解决疑点之后,最好能够展开相关知识点的联想和归类,并把最近几年的考题归纳出来,这样就知道将来“真题”了。
四、记忆
强记绝非简单的死记硬背,若是如此必不得法。记忆,乃过去之经验于人脑之反映。概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简述方法如下:
1.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的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对于重要的部门法内容,最好能作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当初幸得独角兽司考网校之帮助,常百思不得其解,老师一点即透。凡需理解的东西,时至今日尚记忆犹新!我当时是先把独角兽司考网校的视频课件看了一遍(之所以选择视频,是因为他们的视频都有同步字幕,省了我不少麻烦事),再配合讲义巩固,后期做了几遍真题,事实证明,这个方法对我来说很是不错。记得qq是800086007,可以加Q先要一些免费的听听,大家一试便知。司法考试涉及科目众多,法律条文数不胜数,单靠死记硬背是万万不可的。集中注意力,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掌握最佳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几个时间点,有意识的进行一下重点法条的理解、记忆。
3.及时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推荐大家每天看一看独角兽司考网校的
司考地图,它用思维导图方式涵盖了15个部门法,涵盖了司法考试核心考点,按图索骥,一目了然!让考点不再孤单,让考点成系统成体系!我把它挂在墙上,每天临睡前都瞅一瞅,梦中也司考,成为司考王国的主人;醒来之后,回忆
司考地图王国城池城堡,如果忘记哪个城池城堡,可以立刻去司考地图上视察……
4.读、想、视、听相结合。我们可以通过听课件、查看教材及笔记或做习题,来进行全方位复习,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的多。
5.科学用脑。这方面我们应该保证饮食营养、保证每天的休息时间。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再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也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最后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相信考试前的各种所谓押题信息,不是说押题压不准,主要是我们无从辨别,轻信这些消息,反而会自乱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