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
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
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2.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3.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A.改进法律起草机制,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
B.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对于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
C.完善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和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D.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
4.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A.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
B.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
C.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
D.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
5.某法院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在增加陪审员数量的基础上建立“陪审员库”,随机抽选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应避免陪审员选任的过度“精英化”
B.若少数陪审员成为常驻法院的“专审员”,将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
C.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司法养成守法习惯
D.陪审员的大众思维和朴素观念能够弥补法官职业思维的局限性
6.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相比古代而言,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对保障人们的权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B.从理论上讲,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更易形成“厌讼”的传统
C.案件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已逐渐树立起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
D.在法治社会,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合法途径
7.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杜绝“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下列哪一做法无助于消除此现象?
A.甲市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承诺对合理合法的诉求依法及时处理
B.乙区通过举办“群众吐槽会”建立群众利益沟通机制
C.丙县通过地方戏等形式普及“即使有理也要守法”观念
D.丁市律协要求律师不得代理群体性纠纷案件
51.我国于2015年公布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随即作出修改。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在我国,政策与法律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目标
B.立法在实践中总是滞后的,只能“亡羊补牢”而无法适度超越和引领社会发展
C.越强调法治,越要提高立法质量,通过立法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D.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压力
52.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行政部门不得任意扩权、与民争利,避免造成“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的现象。下列哪些做法有助于避免此现象的发生?
A.某省政府统筹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能,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B.某市要求行政审批部门与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放宽中介服务机构准入条件
C.某区依法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人员
D.某县注重提高行政效能,缩短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审批环节
53.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下列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要求?
A.最高法院、公安部规定在押刑事被告人、上诉人应穿着正装或便装出庭受审
B.某省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援助范围
C.某中级法院加大对生效判决的执行力度,确保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及时兑现
D.某基层法院设立“少年法庭”,对开庭审理时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54.某村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改变“男尊女卑”、“男娶女嫁”的老习惯、老传统,创造出“女娶男”的婚礼形式,以解决上门女婿的村民待遇问题。关于村规民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是完善村民自治、建设基层法治社会的有力抓手
B.是乡村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媒介,有助于在村民中培育规则意识
C.具有“移风易俗”功能,既传承老传统,也创造新风尚
D.可直接作为法院裁判上门女婿的村民待遇纠纷案件的法律依据
55.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的创举,被西方国家誉为法治的“东方经验”。关于人民调解,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人民调解员不属于法治工作队伍,但仍然在法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B.法院应当重视已确认效力的调解的执行,防止调解过的纠纷再次涌入法院
C.人民调解制度能够缓解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国家司法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D.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纠纷的主要优势是不拘泥于法律规定,不依赖专业法律知识
86.全面依法治国,需要解决法治建设不适应、不符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问题。下列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
A.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立法部门化倾向
B.改进行政执法体制,消除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
C.大力解决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力
D.增强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观念
卷四
一、(本题20分)
材料一: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摘自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谈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推进严格司法的意义。
答题要求:
1.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2.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