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人主观责任的核心在于具备犯罪心理态度,而犯罪心理态度的基本内容是故意和过失(二者合成罪过),此外还包括犯罪目的与动机。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具体表现为罪过与犯罪客观要件之间的特定联系:
1.罪过是对特定危害行为与特定危害结果的故意或者过失:行为人认识的内容或者应当认识的内容,都是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而非任何行为或者结果。即行为人认识或者应当认识的内容是客观构成要件事实(即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事实),而非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本身。
2.罪过必须表现在一定的危害行为中,罪过只能是行为时的心理态度,罪过的有无以及罪过的形式与内容都应以行为时为准,而不以行为前或者行为后为准。
3.我国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过失犯罪,法律(仅限于刑事法律)有规定的才处罚;任何过失行为必须导致法定的实害结果才能成立犯罪;过失犯 罪的责任程度低于与之相对应的故意犯罪。既无故意,也无过失,属于无罪过事件,不成立犯罪
【注意】:关于过失犯罪的一般原理也是司法考试的要点,例如
(2011年试卷二第6题)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
B、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
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D、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辨析】无论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对发生的实害结果总是持反对态 度。所以,本体ABD选项说法正确,而C选项说法错误。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