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意识的含义:
法律意识,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2.法律意识的特点:
(1)法律意识相对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法律意识可以使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得以延续。
(2)法律意识可能先于法律制度而存在,也可能滞后于法律制度的发展。
3.法律意识的结构:
法律意识在结构上可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
法律心理指人们对法律现象表面的、感性的认识和情结,是法律意识的初级形式,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直觉反映。
法律思想体系指人们对法律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产物,具有系统化、体系化的特征,是法律意识的高级形式,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自觉反映。
4.法律意识对于法律的作用:
(1)在法的演进过程中,法律意识起着传承人们关于法的思想、观点和知识的作用。
(2)在现实的法律创制过程中,法律意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在法的实施过程中,法律意识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5.法律意识与法律制度间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法律意识与法律制度都是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受到同一经济基础的制约,经济基础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和发展变化。
(2)二者区别: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内容不仅包括现有的法律制度,还包括作为知识的历史上的或其它国家的法律制度及有关法律的观念和心理。而法律制度仅指现存有效的制度,法律意识相对独立于法律制度,可能先于法律制度存在,也可能后于法律制度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