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法治。
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法治又指通过 法律使权力和权利得到合理配置的社会状态。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1)鲜明的政治性,
(2)彻底的人民性,
(3)系统的科学性,
(4)充分的开放性。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4、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5、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五个方面的内涵,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各自从不同侧面系统地揭示出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原理,同时又完整地描绘出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图景。
考点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的本质属性。
1、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才会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落实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要求;
3、坚持依法治国,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才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也才能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三者有机统一”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中,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与灵魂。
二、三个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
1、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维护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体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全面维护、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法治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
3、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就是要把严格遵守宪法法律作为法治实践的基本要求,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法和司法必须严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特权,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与司法的公信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